close

173影音live秀

本報專案組:

全區各地不遺餘力保護“地球之腎” 

 固原作為全區乃至祖國西部的重要生態屏障,因六盤山而孕育多條河流,河湖名錄共確定河流、湖泊180條,其中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條,100平方公里至500平方公里的30條。其中,原州區的清水河、涇源縣的涇河、西吉縣的葫蘆河、隆德縣的渝河及彭陽縣的紅茹河等五大河流最為出名。這五大河流縱橫交錯,也構成固原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當地百萬群眾親切稱之為“母親河”。 

 清水河作為寧夏境內流入黃河最大、最長的支流,2011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准試點建設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726公頃,是乾旱化區域內典型河流複合型濕地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和生物資源的儲源地,是瀕危、稀有水禽類的“中轉站”,是固原市城北重要的灌溉及防洪區。通過6年的濕地保護與恢復,去年12月,正式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固原市的河流治理仍然任重道遠,尤其是在水質方面。 

 根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資料,中衛市濕地總面積3.55萬公頃,占寧夏濕地總面積的17.15%。 

 據林業部工作人員介紹,自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頒佈實施以來,中衛市不僅擴大濕地面積近3000公頃,還恢復了濕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態功能。 

 這其中,中衛市通過對濱河濕地加築堤壩,營造護堤林,退耕還澤,疏通管道,提高攔洪蓄洪能力等措施,避免人為破壞和洪水氾濫沖毀濕地,有效地提高了黃河在抵禦洪水、調節地表徑流、蓄洪防旱的功能。同時,在沙坡頭地段建成了長15公里的“五帶一體”治沙防護體系,在北部沙漠邊緣地區建起了60公里長的防風固沙林帶,鞏固提高了濕地週邊防沙林的防護效能。 

人物——趙麗娜:用日記描繪青銅峽庫區濕地變化 

 趙麗娜是青銅峽庫區濕地的一名工作人員,雖然這裡遠離市區,但她說在這裡一點也不寂寞,她總能尋找到快樂。在她的工作日記中,記者瞭解到庫區鳥島生態發展的變化。 

 2017年3月的一天,趙麗娜在例行疫源疫病監測工作時突然發現一批很優雅的陌生群體。經同事介紹、查閱鳥類圖鑒之後,趙麗娜瞭解到,它們學名叫黑翅長腳鷸,是春季鳥類遷徙季的一批鳥島來客。“這種鳥尤其吸引人的是那長長的、粉紅色的腿,使整個身體看起來越發修長,它們有‘紅腿娘子’的美稱。”一邊工作,一邊長知識,對這位剛出校門的姑娘來說,庫區濕地是塊寶地。 

 驚喜不止這些。今年4月7日,趙麗娜在觀看庫區視頻監控資料時驚喜地發現庫區裡的紅隼夫妻有了寶寶。她的日記中這樣寫到:4月7日,紅隼一家有了新成員,三枚鳥蛋出現在窩裡;4月8日,新添一枚;9日,窩裡的蛋共六枚了。趙麗娜每天都在關注這一家的動態。“監控視頻顯示,很多時間孵卵主要由鳥媽媽承擔,鳥爸爸主要承擔護衛的任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飛回巢區附近塔基或樹冠上,偶爾也會夫婦替換孵卵,從時間上推測孵化期大約為29天左右。破殼後,六個寶寶由夫婦共同餵養,大約30天左右離巢。” 

 這些看似瑣碎的記錄,反映出濕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為何在黃河流經之處形成這樣一處“綠肺”呢?原來,青銅峽黃河水力發電樞紐工程建成後,水庫經過50多年的發電、蓄洪,大量泥沙淤積其中,灘島逐漸顯露水面,植物群落漸漸形成,鳥類以及其它各種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從而形成了一個林區、湖泊、灘塗地,並成為黃河上游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寧夏境內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寧夏境內出現的28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都棲息於此。(來源:新消息報/樊卓妮 黃英 剡文鑫 餘柄光)
 
【中央網路報】



本文來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223/2589348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楊智翔渠誤騙扛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